专访太平船务执行主席张松声:现在是投资中国的最好时机
来自于多边贸易框架的稳定性和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正在支撑全球贸易复苏取得进展。
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深入实施,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和产业链构建带来了重大利好。区域贸易成本大幅降低,产业链和供应链联系更加紧密,受益范围不断扩大,为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发展繁荣注入强劲动能,也为区域航运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太平船务执行主席张松声(右),在位于新加坡的总部接受中国航务周刊总编辑陈宏兵(左)的专访
太平船务(PIL)成立于1967年,总部位于新加坡,业务重点是南北航线,包括中国至非洲、拉美、南太平洋以及红海、波斯湾等地。在东南亚航运市场上,太平船务占据着龙头地位。
5月7日,太平船务执行主席张松声在新加坡总部,接受了中国航务周刊总编辑陈宏兵的独家专访。
针对中国-东盟市场机遇、多式联运、绿色发展、供应链稳定等问题,张松声发表了专业且富有建设性的观点。他结合太平船务多年在中国市场的扎根和投资兴业多元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安全、稳定、完整,具备强大的韧性。”张松声坚定地认为。他同时表示,现在是投资中国的最好时机,太平船务看好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并将继续把握中国市场更多与时俱进的投资机会。
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下,亚洲区域在国际航运市场上表现出色,这要归功于中国和东盟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及产业链和供应链更加紧密的联系。
太平船务执行主席张松声
张松声告诉中国航务周刊:“事实上,中国一直是太平船务最重要的市场。自从我父亲1967年创立太平船务以来,我们一直与中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对于航线网络遍布东南亚的太平船务来说,随着中国和东盟之间战略合作范围更广、层次更深,以及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亚洲区域内、特别是东南亚航运市场的增量空间将进一步扩大,这也是支撑我们运量增长、进一步拓展航运物流业务的关键因素。”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前,太平船务就已开辟了中国通往阿拉伯湾、红海和东非的航线,也参与了早期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包括坦赞铁路的建设,成为早期少数成功开拓中国市场的外资航运企业之一。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太平船务在中国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目前,太平船务在中国上海设有跨国公司区域总部,下设24个分公司,每周有28条航线挂靠中国港口。
张松声认为,自从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已跨越20年这一里程碑,中国与东盟的联系日渐紧密,合作道路越走越宽。如今,中国已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从2020年起跃升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往来还在持续增长。
近年来,太平船务敏锐地察觉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带来的诸多机遇,持续投资中国,与中国在绿色低碳、智慧数字化、海铁联运等方面深化合作。
连续两年,太平船务集团高层与中国管理层在上海开展的深入战略讨论,再次突出太平船务看重中国市场,表明了太平船务愿与中国共谋发展的决心。
2024年,太平船务董事会首次海外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
张松声进一步表示:“这几年,我看到了在市场充满变化的环境下,中国企业的强大韧性,我对中国市场很有信心。下一步,太平船务将在造船、航线开辟和新能源产品研发等方面,考虑在中国增加投资。”
此外,作为陆海新通道的早期支持者之一,太平船务自2017年以来就积极参与这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开辟了广西北部湾钦州至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直达航线,缩短货物运输距离,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布局西部内陆地区,发展铁海联运班列。
“钦州至东南亚航线的优势在疫情时充分表现了出来,这个通道上的货量没有受到影响,而且不断增加,这归功于中国和东盟贸易增加的带动作用,未来太平船务计划增加该航线的班次。”张松声透露。
为更好地开展业务,2018年,太平船务在广西投资、建设并运营了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上中新合作的杰出典范。
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
在张松声看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辟了一条新的物流大通道,把整个中国西部与东盟乃至南亚、中东、非洲地区连接起来,给中国和东盟的企业带来巨大商机,而广西正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将物流园建在南宁,既能利用中国西部省份开放开发的机会打开市场,也能让成熟的仓储物流服务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这是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
“目前,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总投资超100亿元,建成320万平方米的仓库和厂房,引进了30多家世界500强和中国物流100强龙头企业入驻,成为中新合作的旗舰型物流园项目,也是新加坡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参与投资的最大的物流园项目,得到了广西自治区和南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建成后,物流园产业集聚效应将加速显现,积极打造多式联运国际智慧物流新高地。”张松声介绍道。
据了解,2021年,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又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联合打造了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完成线下17个主题展馆建设,包括10个东盟国家馆,4个RCEP其他区域国家馆等,并于2022年9月正式运营,打造中国-东盟各国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平台,助力东盟商家进军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出海。
2023年,园区再添中国-东盟(南宁)水果交易中心,促进广西及中国优质水果与东盟国家水果市场双向规模化交易,形成产业专业化交易市场。
全球90%以上的商品贸易量通过航运完成,同时,航运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GHG)的3%,如果不及时采取脱碳行动,预计这些排放量将随着海上运输和贸易量的增长而增长。由此,随着航运业可持续发展,低碳化转型是必然的选择。
作为全球排名前列的集装箱班轮公司,近年来,太平船务重视绿色航运发展,积极响应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号召,致力于投资和实施绿色解决方案,以达到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为此,太平船务已于2022年设立了海事效率优化中心,又先后订购了8艘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并分别于2023年11月与新加坡港务集团,以及在2023年12月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与迪拜环球港务集团,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发供应链绿色解决方案。
今年4月15日,太平船务与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CCSWR)签署合作备忘录(MOU),共同推进航运脱碳进程。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在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综合解决方案、绿色燃料供应链、碳排放评估和认证、绿色燃料加注及箱船绑扎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为航运业绿色发展增添动能。
张松声透露,目前,太平船务一方面寻求与中国船厂合作,研究如何对现有船舶的CII(碳强度指数)进行优化,改装新的螺旋桨;另一方面,在清洁燃料加注领域,太平船务也正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探讨合作方案。同时,太平船务还积极发展铁水联运,这些措施都将大大减少碳排放。
今年1月1日起,欧盟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系统体系(EU Emission Trading System,简称EU ETS),这一规定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航运业成本,航运企业需要为自己的碳排放买单。
对此,张松声强调:“航运业的绿色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减排降碳的过程要科学化、系统化,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并具有经济可行性。如何在不影响经济恢复的情况下,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选择更为适合的减排措施,这一点对航运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红海危机加剧、多国爆发罢工、极端天气等复杂的运营环境,促使航运业更加重视客户关系、风险管理、更有力的规划、就绪程度、韧性和数字化。为应对海洋业务减少的悲观前景,航运企业从拓展新业务和开展多元化服务的角度出发,寻求延伸运输链条,整合海运和内陆业务,构建全程物流,提供端到端服务。
张松声表示,航运企业构建全程物流供应链,能够为货主和货代解决物流运力短缺提供新选择,尤其是在包括非洲、中东等具有挑战的地区。目前,太平船务正在东非和西非地区推进端到端服务。
“然而,在信息、数据多且杂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好数据,为客户提供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供应链服务,是具有极大挑战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太平船务已经推进了一系列数字化举措,包括实施电子提单(eBL),以缩短交货时间、提高运营效率,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下一步,我们仍将继续致力于数字化发展,增强供应链的可见性。”张松声说。
今年4月18日,太平船务正式加入非营利组织数字集装箱航运协会(DCSA)。在太平船务首席执行官高瑞泽(Lars Kastrup)看来,数字化不仅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减少了太平船务的碳足迹,并简化了所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交易。他表示,目前除了加入DCSA,太平船务还始终致力于加强数据、流程的标准化及监管,改善工作方式,优化运营效率。
不管如何,作为一家成立57年的现代化航运企业,在市场变幻中,有了足够的立身之本和未来储蓄。在中国,太平船务已经深度融入中国-东盟贸易和命运共同体,而在世界,太平船务正在顺应潮流和趋势,以数字化、全程化参与整个行业的变革,更好地服务于全球贸易。